我想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雪村的《东北人都是活雷锋》,这首歌曲使全国人民都了解了东北人,了解了东北人质朴、豪爽的性格。
这里,现在要写下的文字是关于养育着“活雷锋”们的这块土地,东北的故事。
东北地区,简而言之就是祖国的东北部,本来是一个地理概念。
今天的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三省,地理位置处于我们辽阔祖国的东北,故被统称为东北地区。东北这一地理区域的形成,是一个历史漫长发展的产物。
东北这个地理概念最初并不是涵盖现今的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三省,古之东北与今之东北,存在一个地理区域大小伸缩的历史过程。
出现这种历史过程的原因主要可能有两个,首先是与当时各朝各代自身的实力有关。(好比,南宋虽然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存在,但是当时直接统治东北地区的是契丹民族建立的辽王朝。对于王朝而言,疆域是在不断扩展的嘛,统治区域也是有伸缩的,这些都是和历代王朝的实力有关。)其次是人们的地理观念在不断的更新。
在中古浩瀚的古代典籍中第一次出现“东北”一词应该算是《尚书 禹贡》了(本人目前能力所见的),书中将时人所了解认识的天下划分为九州,即大家所熟知的扬州、荆州、豫州、青州、兖州、雍州、幽州、冀州、并州,其中翼州和青州,已经涵盖今辽宁西部与南部,即辽东半岛地区。后来又有十二州说,即从冀州分出并州,从青州分出营州,从雍州分出梁州。
《周礼 职方》又记载有“东北曰幽州,其镇山曰医巫闾”。(小说明:虞舜时把全国分为十二个州,每州各封一座山作为一州之镇,医巫闾山被封为北方幽州的镇山。)
在此,东北是作为以方位定名称。这时候的“东北”仅仅是作为方位,地区名称做“幽州”,东北这个方位,是以当时的中原为中心(翼州处于当时的中央)测定的。
其实,所谓九州或十二州,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或者后来的人假托的,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地理概念。从翼州和青州、幽州、营州看来,人们的地理认识已经达到今辽宁省西部和南部。这时,东北的范围还是比较小的,以方位论仅限于今辽宁省境内,尚未达到今吉林、黑龙江两省。
将东北扩大到今辽宁以北的,应该是《山海经 大荒北经》中记载的“东北海之远,打荒之中,有山名曰不咸,有肃慎氏之国”。(小说明:不咸,古也称神仙山,即今长白山。肃慎,是东北古代的一支少数民族,大体分布在今长白山以北,西至松嫩平原,北至黑龙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域。西周武王时,肃慎贡献“楛矢石砮”,臣服于周。西周的统治者也自称“肃慎、燕、毫,吾北土也。”《左传 昭公九年》)
到了辽时(就是《天龙八部》里面萧峰作南院大王的那个王朝),辽作为一个东北地方政权,其将东北区域名实质上真正的扩大,也就是东北区域涵盖面的扩大。把今的东三省看作一个整体、一个大区域。设置了“东北路统军司、东北路女直兵马司”(《辽史 兵卫志》),“长春路诸司,控制东北诸国”(《辽史 百官制》),从这些军政建置和辽当时统治的区域(辽国鼎盛时的疆域幅员广阔,东濒太平洋;北至外兴安岭克鲁伦河,色楞格河和贝加尔湖一线;西近阿尔泰山,包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;南逾鸭绿江、长城和大戈壁河北中部、山西北部,同高丽、西夏、北宋接壤。)来看,东北已涵盖了今吉林以北的地区。
自辽代以后,以后各代渐把今辽、吉、黑三省泛称为东北地区。
现在及今后要写的文字是希望,东北老乡更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,关里同胞了解关外的黑土地。
我爱我的家乡,我爱东北黑土地。